BOOK LIST :
_簡介
本書解析我們最常因為人際關係受到的內傷與痛楚,引導你正確照護內心的情緒傷痛,調節及釋放你的痛苦,並避免進入負向循環中。同時,也提醒你避免沿用舊有的習慣模式,讓自己反覆受傷,迷失了人生方向。
_內文分享
「猜」,是我們小時候因為得不到說明,也無法獲得詢問、表達、對話的機會,所產生的自動化解答模式。我們透過猜測的方式,讓自己所感覺到詭譎無明的情緒,有個能夠緩解焦慮不安的解答。其作用是因應我們面對未知、面對不明確時的恐懼和躁動。
若我們要建立合宜的人我關係,不進入病態的、不健康的共生關係,除了要確認自己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外,更要思考並辨識清楚:關懷與照顧,或是分享與支援,都是有限度的,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生命,負起最大的責任…實際且踏實地建造想過的生活。
「情緒」要你為自己找到安全感。請試想:即使有人離開你,或是斷絕和你的關係,你也能讓自己獲得安全感、讓自我得以成長的方式會是什麼?
_讀後筆記
這本書我看了又看,一直想要總結出什麼但又覺得有點困難,
每次看都會再得到一點新東西,因為裡面說的每句話、
每件事都是一次次提醒你反思,看完再看又會想到不一樣的事情。
情商真的是這個世代的大課題,大家都說首先要去了解自己,
如果你現在有什麼困難,反覆的問自己,也許能抽絲剝繭找出令自己深陷的原因。
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自己呢? 在目前的生活裡,
我覺得被什麼困住了?為什麼被困住了?怎麼做才能不被困住?
一步一步,挖掘出自己原來困在哪裡並嘗試如何自救。
世上無完人,誰都害怕受傷害,也不是每次都能輕易痊癒,
但如果你始終不願意真實地、赤裸地、強迫地面對自己的內心,
的確是也沒有誰能保證拯救你。
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對別人抱怨、對自己不滿意,但是如果被問你要如何改變,
卻很多人一口咬定自己改變不了,或要求別人和這個世界先為他們改變,
但我們要認清,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,從自己做起才能接著影響別人,
所以先停止為自己的不變找藉口吧(這我自己也不斷的在學習中啊…)。
這本書談論愛自己的章節中,有段話我覺得很值得記下:
如果你對自己有情有愛,有接納有支持,即使是逆境或是痛苦的歷程,
你也會選擇不放棄自己。
最後我想提醒一件事,檢討自己人生過去的這一切,
是為了讓你認識自己、學習接納與愛,希望能讓內心的傷口痊癒,讓自己有所進步。
再探究的過程中,在傷口結痂的過程中,也許內心都不會是舒服的狀態,你要先認知這件事。
我們不是要拿著過去的傷來指責別人,怨恨別人,要求別人付出代價及補償。
這個過程你應該要最關注你自己,需要做什麼才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,
我們都知道學習釋懷的確很難,所以人們才會說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放下。
希望內心有傷的人們,都能得到自己最好的照顧,在未來讓內心的傷口痊癒吧!
( 媽啊,這本書可以分享的太多了,自己去看!!! )
_簡介
書中文章主題,有最能代表時代的關鍵詞,
例如:熱血、小確幸、狼性、走出舒適圈、人脈存摺。
也有台灣當下最深刻的焦慮,
像:國際觀、高等教育、兩岸競爭力、機器取代人力。
有的課題並非台灣獨有,分析必須具備全球視野,
例如:民粹、富人稅、國族主義,募兵取代徵兵。
_內文分享
民粹的政治學定義就是訴諸人民反抗菁英。若依這種定義,別說紅衫軍是民粹,反黑金,反政商也是。為什麼在台灣,反黑金、反政商都只連結到正義,而不是民粹?
許多人批評台灣人沒有國際觀,都歸咎於本土化。但台灣九成以上的本土,卻都來自國際,台灣史本來就是國際連結的歷史。必須回到史前,我們才能找到不與國際連結的台灣。因此關心本土,就是關心怎麼繼續連結國際。
對岸年輕人如果比較積極進取,也是經濟發展某一階段的自然現象而已。市場還在起飛,升遷機會多,年輕人自然會展現台媒眼中那種「狼性」。台灣老早過了「愛拚就會贏」的階段,對岸正處於這個階段。等最低的水果摘完,機會變少了,狼性自會消退。
_讀後筆記
這本書其實不是我會有興趣的類型,但有些書本來就不是為了喜歡才看。
因為我弟看過後推薦朋友,我才注意到這本書。
我其實不是喜歡關注政治、國際議題的那種人,也沒那麼愛看新聞
(畢竟台灣新聞也是蠻難看的),就是個死老百姓吧,
覺得這些話題離自己好遙遠、好無感。
但也就是因為這樣,我才覺得自己應該要給這本書一個機會,
可能無法要求自己立刻理解或產生什麼獨到見解,
但至少我要知道有這些人事物的存在吧?
看書的過程也是蠻有趣的,因為平常的不關注,我要不斷的拿起手機查資訊,
這個人物是誰? 事件的整體過程是什麼? 誰跟誰有什麼歷史故事?
也不時的需要向男友提出問題,這時候有個讀書人在身邊好安心XD。
這本書我在假日看了一整天的時間,閱讀的超級慢,好不容易才全部看完。
如果要說我對這本書比較有印象的主題,應該是討論民粹的那篇吧。
畢竟川普跟杜特蒂現在那麼火紅,就算不想關心也不會不知道。
以及最一開始吸引我的議題「文組無用論」,
這應該大部分的文組人都思考過吧?
裡面提到好多我真的沒想過的事情,所以這本書我大概沒辦法發表什麼想法,
就是單純推薦給有興趣的人吧,或者覺得自己的認知世界也應該更新了的人。
(P.S.這本書當然是以作者本身的觀點所寫,推薦不代表我認同其所有觀點喔。)
_簡介
買衣服的快樂感像上天堂,丟衣服的罪惡感像下地獄!──妳是不是常有這種感覺?
為了讓人覺得自己「很會穿著打扮」,所以要常換造型!──妳是不是會做這種傻事?
現在開始,請拋開「天天換款式、常常換新衣」的舊觀念,
因為找出自己的風格,才是最重要的事!
_內文分享
關鍵在於先挑出本週想穿兩次以上的服裝!
現在的行動範圍。現在的生活模式。現在的時代氛圍。
符合以上三點的服裝,就是自己穿起來舒服、從他人眼光看起來也實上的服裝…所以,你的衣櫃裡該具備的,並不是過去曾經適合自己的衣服,也不是未來打算要穿的衣服,而是要把「本週想穿兩次以上的服裝」當作是主要項目。
美國時尚教母安娜˙溫特,她廣為人知的經典形象就是鮑勃頭加墨鏡,身穿及膝裙或洋裝,並在脖子上配戴大大的珠寶飾品,但是只要把她的照片按照年代排列看起來,就會發現這當中還是有些微妙的不同。…即便造型固定,但只要在細節方面更新為當季的流行樣貌,那麼不論何時何地,都不會讓人覺得過時老氣。
第一類該丟的衣服,就是早上起床打扮自己時,原本想著今天要穿這件衣服,但穿上之後又覺得還是不要好了像這種會讓你在鏡子前脫掉的衣服,就請別再放回衣櫃,直接丟掉吧!
_讀後筆記
最後來介紹一本輕鬆的書吧! (前面兩本也看得太心累)
因為本身工作跟女性服裝有關,所以衣服多也真的是我的一個大困擾!
誰不想要時尚的樣子,想跟模特兒一樣換穿套套服裝?
這本書真的是為了打破我的不切實際吧!!!!!!
就算看了以後也還是很難捨棄現在大部分的愛衣,
但倒是提到幾點重要的事,讓我們這種有困擾的人可以思考一下。
關於年紀的改變(第一點就好現實),現在回過頭來檢視衣櫃,
的確會發現有部分衣服已經過時或者根本不適合我現在的年紀穿了,
又或者當初穿起來很喜歡,但現在的自己心境已完全不同,
穿起來沒有當初那麼開心了,如果只是捨不得,
估計再放個幾年也真的未必會穿 (還有那些常想等我瘦了再穿的衣服XD)。
另外關於鞋子先挑這個順序也讓我煩惱了好久,
如果沒有先考慮今天要穿的鞋子,
常常會在穿完衣服以後才發現今天根本不適合這樣穿,
因為會下雨或者因為今天需要久站,原來鞋子應該先想好啊!
不過我覺得年輕的女生難免會喜歡多方嘗試,
很少人能夠一開始就很了解自己適合怎樣的服裝,
所以就容易堆積買了卻不穿的衣服吧。
或者太想跟流行,而在各種風格裡迷失自己,
然後又多了很多流行卻不實穿的衣物。
這本書其實比較適合邁向熟女階段的人閱讀,
但對於年輕的女生來說,也可以當作以後購買衣物的參考,
或者提醒自己記得常常回頭檢視衣櫥,
盡可能不造成多餘的浪費,不論是錢還是空間吧!
讓愛蝦買的女子們,一起共勉之:)
Comments